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安旭

热门产品

  • 360终端安全管理

    360终端安全管理

  • 商用笔记本

    商用笔记本

  • 商用台式机

    商用台式机

国务院部署“人工智能+”,360 All In Agent战略正逢其时

发布日期:2025-09-25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政策解读:擘画人工智能发展新蓝图

  发展目标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实施六大重点行动

  《意见》部署了“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六大重点行动,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领域范式变革影响,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点。

  强化八方面基础支撑能力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政策聚焦:统筹推动智能体安全发展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演进的关键时期,《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推动人工智能融入进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顶层设计,以及对打造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的强力支持。

  作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重要形式,《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智能体广泛应用、发展“智能体即服务”等内容,并明确设定了2027年、2030年的智能体应用普及率目标,为智能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坚实保障。

  同时,《意见》12次提及“安全”,强调要“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提升安全能力水平”。AI时代,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智能体黑客”的出现让传统人与人的网络攻防对抗,演变为人与机器的对抗,进一步加剧网络攻防的不对称性。

  360实践:以“安全+AI”双主线,践行国家战略

  360始终坚持以“安全+AI”双主线战略为导向,致力于以安全守护时代,用AI定义未来。这一战略与《意见》的安排部署高度匹配,展现出前瞻性的布局眼光。

  以智能体工厂赋能行业未来

  为推动智能体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360打造了企业智能体工厂SEAF,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算力、模型和路由)、AI知识库、智能体编辑器、SaaS服务及工具能力、蜂群引擎、客户端、AI安全等体系化建设能力,无需任何编码基础即可让企业打造符合自己业务的智能体应用,促进真正的企业AI业务落地,推动企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变革,携手共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

  面向C端用户,360基于SEAF平台打造了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颠覆了以往智能体的工作范式,通过模拟人类组织的分工协同机制,能够像搭建团队一样组合不同智能体,完成视频生成、网站搭建等高复杂任务,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已实现连续2小时执行超1000步任务不中断,消耗token超2000万。目前,用户已累计自主创建超5万个智能体,涵盖搜索、视频创作、网站生成、产业研究、智能营销等领域,为广大用户带来开箱即用的智能体体验,让每个人都成为超级个体。

  面向企业级用户,SEAF平台采用模块化智能体生产架构,以灵活可配置的乐高式解决方案,以AI浏览器、办公协作平台、AI企业知识库等产品矩阵,全面覆盖生产维修、智能面试、网站生成、产业研究、视频创作、智能办公等智能体应用场景。SEAF平台支持企业用户化身超级员工,0代码随时随地组建智能体专家团队,打造超级组织,进而推出超级产品和超级服务,真正帮助企业落地业务场景,实现提质增效。

  以安全智能体护航时代发展

  面对AI时代的安全挑战,360坚持核心技术研发,提出用AI重塑安全,依托原生安全大模型构建安全智能体,涵盖安全运营智能体、终端安全能体、流量检测智能体、攻击面分析智能体、数据安全智能体、教学智能体等应用场景,打造了能够理解攻防逻辑、产品意图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安全专家,为用户AI转型提供主动化的、智能化的安全防御体系。

  面对AI自身的安全挑战,360坚持“以模制模”思路,用大模型来对付大模型,以大模型安全卫士针对性解决大模型遭受提示注入攻击、数据隐私泄露、内容出错、幻觉及智能体失控等问题,内置合规化检测场景、行业监管场景、宽松场景,平衡业务需求与监管目标,为AI技术安全应用筑牢防线,持续提升安全能力水平。